鄉村振興,生態先行。近年來,重慶市通過探索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不僅讓鄉村“生態引擎”更強勁,也讓鄉村“顏值”更靚麗。
9月初,一輛輛滿載水稻秸稈的小貨車開入重慶市墊江縣周嘉鎮雨山村的再生資源回收工廠。廠房中,秸稈堆起數米高,工人有序的堆碼、搬運,一旁的機器將秸稈加工成墊子等制品。
“以前,秸稈沒人要,現在卻成了寶。”周嘉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鐘娟介紹,過去,不少農戶把秸稈一燒了之或者翻埋還田,不僅污染環境還影響二次耕作。如今,周嘉鎮建起5個秸稈收儲點、5個制品廠,鎮上幾家化肥廠也開始用水稻秸稈和花椒葉稈加工有機化肥。“全鎮秸稈離田利用率在80%左右,秸稈產業帶動約1500人就業,取得了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雙贏’。”鐘娟說。
同樣把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的還有重慶璧山區正興鎮。近年來,正興鎮農業產業快速發展,生活垃圾、畜禽糞污成了當地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當地投入資金建設了1.49萬個戶用垃圾分類收集桶,4個鎮級再生資源回收站。如今,鎮里正在落地綠色產業循環生產園區,將生活垃圾等轉化為電力、肥料等可利用資源。
在重慶九龍坡區西彭鎮東林村,當地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活動,帶動村民通過評比形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當地修建了雙達標污水處理站,將生活污水就地進行處理后,用作農業灌溉用水。“污水處理站可以在達標出水和灌溉用水兩種模式間切換,在灌溉用水模式下,控制系統將自動調節污水中的氮、磷比例,讓處理后的污水在保留營養物質后再還田利用。”九龍坡區人居環境建設中心主任謝瑋介紹,近年來,九龍坡區在農村地區建成76座污水處理站,走出了一條通過污水資源化利用來改善人居環境的新路子。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已在26個區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0%以上,處于全國中上水平;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4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