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不斷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面對天津地區每年近300萬噸的農作物秸稈總量,傳統處理方式如焚燒、隨意堆放已難以為繼,不僅污染環境,還制約了農業與農村的綠色發展。為了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攜手科技企業,積極探索秸稈全量科學還田技術,力求在保護生態環境、提升耕地質量的同時,提高作物產量,推動農業綠色循環發展。
秸稈作為農業廢棄物,實則蘊含豐富的氮、磷、鉀及有機質等營養成分,是提升土壤肥力的寶貴資源。研究表明,合理利用秸稈還田,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水性和肥力,還能減少化肥使用,降低農業面源污染,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政策,強調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為秸稈科學還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
天津全量速腐成效顯著,秸稈還田效益激增。盡管秸稈還田理念深入人心,但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諸多技術難題,如腐解速度慢、操作繁瑣、對后茬作物影響大等。“首先,還田操作繁瑣,很多還田方案是需要經過集中收集、攪拌、堆悶、澆水、翻堆等諸多處理環節,費工費時,農戶不愿采用。其次,小麥玉米輪作秸稈腐解速度慢,容易造成下茬作物,特別是小麥出現缺苗斷壟甚至死苗現象。另外,腐熟不徹底,秸稈變成病蟲害的越冬聚集地,使病害加重。”天津市優質農產品示范中心楊永安介紹面臨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與安徽瑞馳蘭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在寧河區開展水稻秸稈就地全量速腐還田試驗示范。“經過4年的試驗示范,不僅實現了水稻秸稈全量還田,而且在化肥減施20%的情況下,增產幅度5%~12%。在水稻秸稈全量還田成功的基礎上,針對天津地區小麥玉米輪作種植模式的特點,我們自2023年起,將旱田作物秸稈全量腐熟還田作為重點研究課題。通過選用適宜的腐熟劑產品和配套技術,有效解決了傳統還田方式中的操作繁瑣、腐熟速度慢等問題。”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天津市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鄭愛軍介紹。試驗結果顯示,該技術不僅簡化了還田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顯著加速了秸稈腐解過程,減少了對后茬作物的影響,同時提升了土壤有機質含量、耕地質量和作物產量。
在生態效益方面,秸稈全量還田減少了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改善了空氣質量,同時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提升了土壤生態功能,促進了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秸稈全量還田降低了化肥使用量,節約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作物產量和品質,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減少碳排放,還促進了農業的低碳發展。秸稈全量還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增強了農民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促進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天津市在秸稈全量科學還田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借鑒。未來,天津將繼續深化秸稈綜合利用研究,加強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同時,加強政策扶持和宣傳引導,提高農民參與秸稈還田的積極性,為農業綠色發展注入新動力,推動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