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扶貧穩飯碗
“我們車間全是脫貧戶,月工資均在3000元左右,有了穩定收入,生活越來越好了。”8月5日,在重慶市禾田食品有限公司扶貧車間,脫貧戶唐開榮正對生產出來的鮮粉條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
榮昌區通過優化就業服務、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技能,為貧困群眾找到了一條就業增收、精準脫貧的好路子。針對疫情、汛情等特殊情況,對貧困群眾就業影響開展全面清理排查,實行動態跟蹤。依托加合夏布、尚上服飾、永立百貨、達標電子科技等企業,建立就業需求、用工需求“兩張清單”,組團式送崗上門,提供特色技能培訓,推動就業意愿、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實現“貧困群眾有效脫貧,企業緩解招工用工難題”的“雙贏”格局。
“以前在外打工,今年想在家鄉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正好企業上門來招聘,感謝政府為我們搭建了這個平臺。”在尚上服飾榮隆鎮招聘現場,高田村脫貧戶蘭蓬英高興地說。
截至目前,榮昌區已幫助貧困群眾落實就業崗位40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4人。
產業扶貧促增收
助力產業扶貧,激活造血功能。
榮昌區民營企業通過加強產業技術指導,把產業扶貧和發展特色農業結合起來,幫助村集體壯大產業發展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華森制藥在市級脫貧村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推廣“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規避貧困戶分散種養的低收益和高風險,在村合作社種植白芷150畝,今年底即可獲得收益。
“企業指導我們建養殖場,給我們提供技術支持,我們一定能把雞養好。”遠覺鎮蔡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盧正才對該村扶貧產業的發展信心滿滿。據了解,永健生物、鐵騎力士提供產業技術指導,幫助貧困戶發展林下養雞項目,預計年底出欄2000只雞。這樣的做法讓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實現了從體力工到技術工、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的轉變。
永健生物負責人張強介紹,企業還計劃在蔡家坪村建一個專供生物工程原料蛋的高效免疫蛋生產基地,帶動當地群眾發展養殖。“屆時,我們將以高于市場價格的保護價收購高效免疫蛋,幫助當地群眾增加收入。”
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因地制宜,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在盤龍鎮禾苗村栽種了300余畝花椒,并贊助2萬元用于該村花椒烤房的修建。待花椒產出后,通過購買產品方式幫助貧困戶增收。
消費扶貧托底線
“貧困戶、脫貧戶家里有哪些農產品,我們負責收購。”在市級脫貧村盤龍鎮禾苗村,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統一收購該村貧困戶、脫貧戶及普通農戶的菜籽油1000斤。
堅持以消費扶貧為抓手,榮昌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消費扶貧,拓寬貧困群眾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扶貧工作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群眾受益從單向性向雙向性轉變,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
民茂食品、直升酒業等企業結合生產需要和幫扶村產業發展實際,通過“以購助扶”“以買代幫”的方式意向收購結對幫扶村的辣椒、高粱等農特產品30余噸,既可以滿足自身生產原料需要,又能幫助解決農產品“遠在深山人未識”的問題。澳龍生物制品、大宏農牧機械、洽洽食品等企業訂單式簽約購買農特產品,幫助解決農副產品滯銷問題,助農增收。
教育扶貧添助力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榮昌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引導民營企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資助和教育幫扶,充分發揮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做實做細助學幫扶,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難”問題,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貧困學生撐起“保護傘”。
“感謝學校給我們免了學費,讓孩子安心讀書。”河包鎮核桃村貧困戶田榮芳,丈夫因病去世后,家里沒有了經濟來源。女兒在讀大學,兒子剛上初中一年級,巨大的經濟壓力讓她茫然無助。“去年兒子所在學校為他免除了3年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解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她十分感激地說。
據悉,大成教育集團與河包鎮核桃村簽訂協議,免除16戶貧困學生學雜費和食宿費共計80余萬元。“我們有小學、初中、高中,核桃村符合條件的適齡學生都可以來我們這里讀書。”大成教育集團負責人表示,教育是最好的扶貧,要讓貧困學子在學校“進得來、穩得住”,安心完成學業,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