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模式從最早的直接捐款,到如今的“以購代捐”,不僅實現了幫扶單位或個人和貧困戶雙方各取所需,還形成了可持續的良性互動。近日,扶貧農特產品展銷活動走進通州區永樂店、西集、漷縣等多個鄉鎮,鎮政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周邊市民成了購買的“主力大軍”,大家紛紛為美味下單,通過“以購代捐”助力扶貧地區農產品快速出貨。
扶貧產品展銷會擺到家門口
“這牛肉干特好吃,我得來幾包。”“翁牛特旗的雜糧特別好,上次買了一袋,我媽贊不絕口,今天我得多買幾袋。”近日,永樂店鎮聯合內蒙古翁牛特旗特色產品營銷中心,在政府大廳搭建起農特產品銷售平臺,舉辦扶貧農特產品展銷活動。活動現場擺滿了牛奶、牛肉干、食用油、大米、面粉、有機雜糧、雞蛋、零食、牛羊肉、雞肉等幾十種別具草原特色的生態農產品。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蘇海靜說:“這個活動太有意義了,不僅緩解了貧困農戶產品滯銷的問題,還讓我們買到了高品質的農副產品。”
這樣熱鬧的場景在西集鎮政府大廳消費扶貧現場同樣上演。
“給我來兩包牛肉干、一盒蘑菇醬,再來一箱酸奶吧。”不少機關工作人員品嘗之后就開始掃碼下單,有的還識別二維碼進入淘寶店鋪并收藏下單。雖然夏日炎炎,但依舊抵擋不住大家的購買熱情,在其中一個展位前,10多盒牛肉干很快被搶購一空,大家認為消費扶貧活動既可以買到優質的農特產品,還可以“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舉多得。據西集鎮活動負責人介紹,展賣的特色農副產品均來自通州區對口幫扶地區,扶貧商品現場展賣一周。今年的購買方式與往年有所不同,即采取預售方式,現場只提供、填寫出售清單和收費服務,所購產品將在幾天后統一運送到購買者手中。
西集采取預售方式,漷縣則通過官方微信號對活動進行了預告宣傳,并現場辦理建行扶貧愛心卡,持卡消費可享受優惠活動。
在漷縣鎮政府前樓大廳,各種牛奶、食用油、米面雜糧、干菜、牛羊肉、雞肉等50余種別具草原特色的生態農產品琳瑯滿目,吸引了不少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和村民為扶貧地區“下單”。“這商品還挺齊全,米面糧油肉,什么都有,我來點烏丹草地牛腩。”“家門口就能買到內蒙古翁牛特旗的特色產品,通過消費就能扶貧,我得多買點兒,為扶貧盡自己的一份力。”“你們的門店在哪兒呀,這雜糧吃著好的話,我以后就去你們店里繼續買。”……展銷會上,購物者絡繹不絕。工作人員一邊向顧客介紹產品,一邊宣傳扶貧工作。展銷同樣為期一周,以便消費者錯峰選購商品。
夯實多領域精準幫扶成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以購代捐”作為新興的精準扶貧模式,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的市場,通過“以購代捐”實現“以買代幫”,既可以滿足消費者對優質安全特色農產品的需求,又能幫助解決農產品“遠在深山人未識”的問題,幫助對口扶貧對象增收,共同助力受援地區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今年以來,全區各街道鄉鎮在扶貧工作上不斷推陳創新。
西集鎮夯實資金、產業、社會等8大領域精準幫扶成果,不斷強化扶貧工作責任落實,持續深化結對幫扶,鞏固脫貧成果。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防止已脫貧人口返貧或出現新的貧困人口。及早研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助推2020年后各受援地區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向好發展。
漷縣鎮根據工作部署,不斷加強與對口幫扶鄉鎮、街道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開展了多形式的消費扶貧工作,如發展電商領域合作、動員鎮域內合作社與受援地“攜手”、組織消費扶貧七進活動等,取得了良好效果。“消費扶貧是扶貧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們希望通過展銷活動,不僅送扶貧產品到百姓家門口,同時也讓大家對扶貧工作有更多了解,號召大家通過力所能及的方式,一起打贏脫貧攻堅戰。”漷縣鎮相關工作人員楊曉輝介紹。
據了解,通州區對口幫扶赤峰市翁牛特旗、通遼市奈曼旗、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對口支援拉薩市城關區,四個地區共有建檔立卡戶6.6萬人。幾年來,通州區不斷創新扶貧模式,精準發力、精準幫扶。對口扶貧地區科右中旗2019年4月宣布脫貧摘帽,翁牛特旗、奈曼旗2020年3月宣布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