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農業分會組織專家對黑龍江辰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辰陽公司秸稈高質化利用技術”科技成果進行了評價。專家組聽取了成果單位匯報,查閱了有關資料,經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該成果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
評價會由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主席,國務院原參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高級農藝師劉堅擔任專家組組長。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研究員魏啟文,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主任、推廣研究員謝建華,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原副主任、高級農藝師栗鐵申,中國科學院二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建明,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高級工程師魏麒元,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教授、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指導專家組成員于艷玲等專家組成員參加了科技成果評價會。
農業農村部離退休干部局原副巡視員、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農業分會秘書長慈福明,黑龍江辰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學軍、總經理姜錫峰等出席了成果評價會。評價會由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執行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農業分會副會長兼評價中心主任李同斌研究員主持。
據了解,該成果采用化機漿生產工藝路線,兼顧秸稈中主要生物組分和非主要生物組分利用間的平衡,著眼于秸稈全組分吃干榨凈,研發出農作物秸稈轉化為高質量纖維材料的綠色、低碳、高效生產工藝流程,可以不使用外加添加劑分離纖維的技術,破解了秸稈大規模利用困難與高質量纖維材料供應短缺間的瓶頸,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推進了化肥減肥增效、減排固碳、農業綠色發展。
據黑龍江辰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新良介紹,本項成果主要創新點是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以PEP技術為核心,實現秸稈原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五化”利用。制漿造紙過程未添加任何外源化學制劑,從源頭上杜絕了化學污染,使制漿造紙過程中產生的液體,通過厭氧發酵產出沼氣,沼液加工成優質的沼液肥,而固體有機物質加工成有機肥,實現了作物秸稈的優質高效、循環綜合全量化利用。“使用玉米秸稈原料年產50萬噸高強瓦楞原紙,可年消化秸稈100萬噸,年產沼氣1.6億立方米,沼液肥900萬噸,高效有機質20萬噸。玉米種植使用沼液肥,畝均減少肥料投入40元,畝均增產200斤以上”。黑龍江辰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學軍說。目前,該成果試產的紙地膜、水稻育秧托盤等產品,拓展了秸稈紙漿的應用領域。其中試生產線運行穩定,為后續大規模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經查新檢索,農作物秸稈PEP制漿技術(程序爆破)未見相關報道,屬國際首創,為秸稈綜合利用開辟了新的技術路徑,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專家組建議擴大規模,加快成果推廣與應用。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