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紅棗、一個蘋果、一袋大米……你我消費的每份扶貧農副產品背后,都連著農村、牧區群眾增收的希望,也寄托著當地百姓致富的夢想。
近年來,通過消費扶貧,越來越多的新疆特產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消費者的“香餑餑”,實現了讓消費者買到好產品、“土特產”賣出好價錢、群眾闖出增收路的多贏格局。
扶貧農副產品觸網“逢春”
2020年,沙雅縣塔河管委會博斯坦村村民李剛第一次試種銀板栗南瓜。他一門心思撲在地里,豐收后卻為銷路操碎心。正當一籌莫展之際,沙雅縣農副產品助銷平臺幫了大忙。
“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將產品信息發到網上,沒想到很快就有客商聯系我,并簽下訂單?!?月25日,電話那頭,李剛笑聲朗朗,“每畝地收入2000多元,2021年過了個好年!”
近年來,新疆各地紛紛搭建農副產品助銷平臺,令農副產品觸網“逢春”,推動消費扶貧。在此基礎上,依托“扶貧832”、“中國社會扶貧網”、阿里巴巴、京東、天貓、蘇寧等大型電商平臺,各地積極推薦扶貧產品入駐,助力小鄉村的農產品走向“大舞臺”。
消費扶貧需要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各地紛紛設立線下扶貧消費專柜。
在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恒好超市中心區域,設置了5個扶貧專柜,陳列著核桃、紅棗、葡萄干等來自南疆的十余種特色產品?!斑@些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很受歡迎,基本上每天都要上新貨?!背械觊L王群英說,“2021年,我們還要增加扶貧專柜,豐富產品類型?!?nbsp;
在焉耆回族自治縣北岸新都、海都新苑等小區內,一組組蔬菜水果自助售賣機整齊擺放,上面貼著扶貧助農標識。這些蔬菜水果大多是從焉耆本地農戶家直接收購的,居民只需拿出手機,掃描貨架上的二維碼,貨柜就會自動打開售貨。1月底,若羌縣首批投放的消費扶貧智能專柜正式亮相。若羌縣將逐步在機關辦公樓、火車站、飛機場、旅游景區等公共區域設置專柜,進一步解決脫貧戶產品滯銷及賣難問題。
消費扶貧“朋友圈”不斷壯大
“新疆的紅棗、葡萄干甜如蜜,薄皮核桃、巴旦木清脆爽口。大家快去買,這是鏈接……”2月11日,祁嘉鑫微信朋友圈曬出的“年貨單”,收到上百個“贊”。
祁嘉鑫是新疆人,2021年響應就地過年號召,留守廣州過春節。“過節能吃到家鄉的味道,沒回去也不遺憾。”他說。
既滿足消費者味蕾,又帶動消費扶貧。2021年春節前夕,援疆省市主動對接供需,將受援地的農特產品尤其是扶貧產品銷往內地市場。
“1月初,廣州增城區企業和單位的工會組織訂購了150余萬元的農副產品,援疆干部也協助我們銷售了60多萬元的扶貧農產品?!笔韪娇h一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劉世濤說。
依托新疆形成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消費扶貧工作格局,消費扶貧與其他扶貧模式深度融合,產生了良好效果——結合援疆扶貧,援助省市采取“省對縣市、地市對鄉鎮、縣市對村組”定點包銷對口地區農產品;各級定點部門(單位)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等采購、幫銷農產品,并建立起長期定向采購合作機制;經濟強縣(市、區)與受援縣市搭建利益聯結緊密、長期供需穩定的農產品供需平臺;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各類群團組織和民營企業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使幫扶更有溫度。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初,通過援疆扶貧、定點幫扶、“千企幫千村”、社會力量助力,全區共銷售扶貧產品價值81.99億元。
打造永不落幕的“消費大集”
位于新疆紅旗坡農貿物流園的扶貧生活館,貨架上擺滿來自阿克蘇地區的特產,紅旗坡“冰糖心”蘋果、庫車大馕、柯坪恰瑪古等優質特色農副產品琳瑯滿目。
這是阿克蘇地區首個建成并使用的消費扶貧專館。專館健全農產品銷售流通體系,集中展銷各類扶貧農特產品,進一步搭建消費扶貧載體,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
推動消費扶貧行穩致遠,離不開“軟”“硬”兩方面的支持。
消費扶貧專柜、專館、專區建設一直在加快。目前,新疆各地正結合實際,在農貿市場、農產品交易集市、商超等設立扶貧產品銷售專區、攤位等,將銷售端口延伸到人流量較大的區域,持續暢通農產品產、供、銷鏈條。同時,各地正培養更多懂技術、會經營、能銷售的農民,繼續做好人才下鄉、技術下鄉,幫助農民更好捕捉商機。
常年與農民打交道的新疆天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鍵剛表示,社會力量依然需要積極為脫貧地區持續提供更多支持,讓消費扶貧助力脫貧群眾致富。
英吉沙縣芒辛鎮恰克日庫依村以“土陶人”為品牌,陸續建起了打馕、榨油、糕點等合作社,吸納本村及周邊群眾就近就業?!昂献魃绯闪⒁詠?,產品越銷越俏?!蓖撂杖藢崢I有限公司負責人凱賽爾·艾爾肯說,要讓消費扶貧“一直火”,就必須持續讓產品有特色、質量有保障,才能使廣大消費者由“頭回客”變成“回頭客”,促進扶貧產品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