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阿壩州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18年全面啟動改革,通過3年時間,在全省民族地區率先完成本項改革,較省要求提前1年。
(1)開展清產核資,摸清集體家底。2019年底,順利完成全州農村集體清產核資工作,納入清查范圍內1400個村和社區資產為69.52億元。從2020年起,常態化定期開展清產核資,確保農村集體“三資”安全。
(2)確認成員身份,保護農民權益。截至目前,全州已有1088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共確認成員20.2萬戶、股東72.16萬人。
(3)推進股權量化,賦予農民權能。按照“一村一策”制定《股改方案》,目前,全州已有1088村完成股權量化,共計量化經營性資產12億元。以戶為單位發放股權證,明確股東的股份份額及權利義務。通過《章程》約定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提取比例和收益分紅方案,實現管理科學民主化。
(4)依法賦碼頒證,規范開展經營。依法依規賦予集體經濟組織社會信用代碼,頒發全國統一登記證書,開設銀行賬戶、辦理稅務登記。截至2020年底,全州已有1055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登記賦碼頒證,取得合法市場主體地位。
(5)盤活資產資源,壯大集體經濟。據統計,目前全州已有956個村擁有集體產業,占比由2016年末的27.6%提升至87.7%。通過園區聯合、村村聯合、村企聯合、村社聯合等方式,努力壯大集體經濟。預計,2020年全州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1.2億元,比2016年增加0.7億元,年均增幅達24%,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