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武縣馬成寺村變了,昔日的深度貧困村變成了“最美特色村”;淳化縣大槐樹村變了,過去一窮二白的后進村變成了產業興旺的示范村;武功縣代家社區小王村變了,黨建扶貧車間打通了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圓了群眾家門口的就業夢……
脫貧攻堅以來,在咸陽市,一個又一個貧困村實現了華麗轉身。催生這種“蝶變”的是該市以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為目標,圍繞“五個聚焦”要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計脫貧122340戶44775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3%。
聚焦強化領導,夯實脫貧責任。村民富不富,全靠黨支部;集體強不強,要看“領頭羊”。脫貧攻堅以來,咸陽市堅持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各級黨組織書記的首要政治任務,以考核督促各級黨組織書記主動擔起責任。
該市推行市委書記、市級分管領導、市委組織部部長與貧困縣黨政正職談心談話制度,確保貧困縣黨政正職思想穩定;通過提高職級待遇、兼任上一級職務等措施,激發貧困縣黨政正職工作積極性。
聚焦精準幫扶,整合脫貧力量。脫貧攻堅以來,咸陽市堅持選優派強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該市實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貧困村結對幫扶工作制度,明確選派駐村干部資格條件,確保選派駐村干部能力強、素質高。該市還整合村干部隊伍、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和鎮(辦)包村干部等脫貧工作力量,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聚力脫貧。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700多個單位組成1500多個駐村工作隊駐村幫扶,5000名第一書記和1.3萬名駐村工作隊員深入扶貧一線,帶領貧困群眾攻堡壘、拔窮根,向貧困發起總攻。
聚焦黨建引領,建強基層組織。近年來,咸陽市始終把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實施“151示范創建”工程,先后創建省級示范村54個、市級示范村299個。
該市還強力推進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建設,先后投資近5億元實施村級組織活動陣地“清零工程”“提升工程”“三清理三規范三提升”等活動,全市1783個行政村實現了村級黨組織活動陣地全覆蓋;加大鎮、村便民服務大廳建設,全市121個鎮(辦)全部建成了鎮級便民服務中心,1783個村建成便民服務大廳1121個,占行政村總數的62.9%,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同時,該市還整頓村級黨組織1100多個。
聚焦基礎保障,壯大村級集體。在秦都區楊家臺村,村委會組織村民以村級集體土地入股聯營的方式,建成了再就業建材市場,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脫貧攻堅中,咸陽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措施,實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村干部補貼掛鉤制度,激發村干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積極性和主動性。
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1679個,1478名黨支部書記兼任村集體經濟負責人;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172家,解決2.2萬名農民就業;267個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120個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20萬元。
聚焦激勵關愛,落實“三項機制”。咸陽市還出臺了《咸陽市駐村干部管理辦法》,明確了駐村干部待遇,確保“住得下、干得好”。
該市堅持表彰向脫貧一線優秀干部傾斜,鼓勵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先后表彰脫貧攻堅先進黨支部498個、優秀黨支部書記550人、第一書記645人、駐村工作隊員583人;堅持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對在脫貧攻堅中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的優先提拔使用;先后在脫貧攻堅一線提拔重用市管干部72名、縣管干部35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