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省農機局獲悉,6月21日,河北省3305萬畝小麥大規模機收作業基本結束,小麥機收率達到99.5%。據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調查分析,河北省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今年以來,河北省農業生產戰勝了倒春寒、干熱風,戰勝了近幾年程度較重的小麥病蟲害,戰勝了春季農業生產關鍵期遭遇的疫情沖擊,夏糧豐收,來之不易。
線上線下齊服務
夏糧豐收有保證
今年,石家莊市藁城區南營村種糧大戶耿建輝種植的500多畝小麥,平均畝產達550公斤左右。“麥子豐收了,心里踏實了。”耿建輝說。
今年春季,突如其來的疫情使農業生產遇到了困難。耿建輝介紹,為加強小麥田間管理,當地農業技術人員采用非接觸方式,針對小麥墑情、苗情視頻開具精準處方,并將所需化肥農藥等農資以及農機具及時調配到田間地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同時采用植保無人機滅蟲害,效率高、速度快,還節省了人力成本。
疫情最緊張時期,也是春季田間管理最關鍵的時候。河北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專家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開展麥田苗情調查,分區分類制定麥田春季管理技術方案,指導農民根據苗情分類管理,同時利用農技推廣云平臺,開展線上遠程指導。
春耕生產農資需求量大,不少農資門店因疫情關門。河北省多地推行“不見面”服務,通過網絡群發消息,引導農民手機下單、統一配送。省農業農村廳積極與各地協調,將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生產企業納入復工復產企業名單,為生產企業發放民生保供證明543份,實行省、市、縣三級包聯企業制度,保障了春耕農資供應。全省農業農村系統開通24小時“抗疫情、解農困”專線電話,明確專人跟蹤督辦,累計解決群眾反映問題8305項。
建設高標準農田
采用現代農業技術
三夏時節,成安縣辛義鄉高標準農田里麥浪翻滾,一臺臺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時不時停下來卸下金燦燦的麥粒,農戶們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小麥單產不斷攀升,能夠實現穩產高產,得益于近年來河北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據了解,通過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河北省各地建成的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生產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利用率提高3%以上,生產成本降低近15%,畝均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00公斤以上,帶動項目區農民年人均增收500元,有效保障了河北省糧食連年豐產豐收。
今年,河北省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286萬畝,達到4982萬畝,同步配套深耕深松、測土配方施肥、自動化灌溉、土壤墑情監測等現代農業科技,為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
今年,河北省小麥重大病蟲害發生早,程度重,特別是小麥條銹病,是近30年來發生最重的年份。為此,河北省在及時下撥中央預撥的4800萬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的基礎上,省財政下達資金共計2995萬元,重點用于小麥病蟲害防控。全省農業農村部門組織拉網式普查,按照“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發現一片、控制全田”的原則,充分發揮5230個專業服務組織作用,利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等現代高效施藥機械,大力開展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做到了應防盡防、應治盡治,有效控制了小麥病蟲害重發流行態勢,不僅使蟲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也使小麥畝穗數比上年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接近常年水平。
推廣優質品種
提升品質產能
625公斤,畝產量比去年增加了60公斤,這大大超出了景縣種糧大戶高志清的預期。
高志清告訴記者,景縣是漏斗區,去年秋種時,他試種了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主推的節水新品種,沒想到能有這么好的收成。
今年全省小麥豐收,優良小麥品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
“俺家的優質麥子都有訂單,價高還不愁賣。”柏鄉縣西汪鎮駐駕鋪村種糧大戶郝建池種植的500畝師欒02-1優質強筋麥迎來豐收,畝產達到500多公斤。播種前,他與當地合作社簽了訂單,每公斤比普通小麥市場價高0.2元錢,僅這一項就能多賺5萬元。
近年來,河北省圍繞小麥產業,強化新品種選育,集成綠色高效技術,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有效促進了優質小麥品質提升和產能提高,培育出師欒02-1、藁優2018、藁優5766等一批品質性狀優良、產量高、適應性強的強筋小麥品種,以及衡9966、衡5835、衡麥26等節水系列小麥品種。
今年,河北省補貼500多萬元,調優品種結構,在全省實現了節水高產小麥品種全覆蓋,推廣優質專用小麥405萬畝。目前,河北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8%以上,在糧食增產諸多因素中,良種的貢獻率已超過四成。
在培育優質小麥新品種的同時,河北省制定了不同品種、不同區域、不同地力的優質小麥栽培技術規程,大力推廣小麥規范化播種和節水穩產配套技術,小麥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精細整地、足墑播種和播后鎮壓等關鍵節水抗旱技術到位率高,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和化肥減量技術普遍應用。